摘 要:近年来,职业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还没有完全的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人才素质不高,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在新的社会需求下发展迅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成功的保障,也是培养新时代下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职业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有待提高,在这样一系列的烙印下生活的他们,心理上或多或少的都缺乏关爱和尊重,因此来自教师的关注和爱护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改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教学关系,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滞后基础教育的现状。根据基础课改的要求和自身的实践经历,特提出对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见解。[1]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接受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开展,学生仅仅是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没有成为真正的人,而仅仅是一个证明某种教学模式成功的工具。人的生命体验仅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一种外在价值,而没有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内在价值和目的。合理而恰当的现代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片,短片呈现给学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教学的实现,使得知识能够深入浅出,同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全面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弱项。可以通过分层次小组,在课堂活动中某些环节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堂任务,真正达到在大环境下有差异性的教学,增强学生间互相竞争,互相合作的意识。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增强个人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思维和心理发展的灯塔,教师的业务素养极大程度得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培养中职教育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掌握专业知识,丰富本专业相关的技能,不断得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反思课堂成效,提高个人能力。通过总结交流经验,总结得失,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学校阶段习得的,但是社会是发展的,知识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深化本专业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地求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孜孜不断的求知欲。扩展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必须积极投身于教研活动,参加各种教研培训活动,进行进修,提高自身素养。教研活动是教师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一个良好的渠道,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通过学习同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外出培训,学历进修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另一个渠道,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教师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去感染学生,授予学生一碗水,必须拥有一桶水的能力,因此提高自身素养责无旁贷。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尊重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传统意义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不对等的,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在这种关系下的课堂氛围是相当紧张的,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赋予他们独立的人格,独立地表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学生感受到平等的待遇,他们才能产生积极地学习动力,更好得投身于学习中。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赋予他们独立的人权,不做侵犯学生人权的事情,比如学生享有通信自由,交友自由,言论自由,这些都是学生正常的人格权利,神圣不受侵犯,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主动捍卫保护他们的权利。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和民族信仰,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他们提供帮助。平等的对待学生,指得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切忌不能搞特权,不能溺爱部分同学,把所有的关心和爱护都给了某些特别的群体,要善待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爱,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民主的参与班级活动中来。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中职学生处于发展的特殊关键时期,他们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形成了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同,但是基础薄弱,上进心不强也成为了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烙印,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引导他们,培养他们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坚强的意志等。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的同学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离家非常的远,背井离乡的来到陌生的城市,因此教师就更加必须注重这些学生的心理情感的变化,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独立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选择适应于学生的角色,敢于面对困难,挫折和挑战,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在生活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交友的情况,正确处理男女同学关系,深刻剖析早恋的危害,积极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做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攻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难题,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