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师教育终身化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的深入,职前教师教育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教育实习作为职前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实习教师在实习中是怎么学的和学到了什么,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实习教师的实习经验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经验等问题。[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者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通过选取一个或几个实习教师作为个案,通过长期深入的实地考察,“对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追踪调查,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与对方的共情与理解。”[3]本研究从102名实习生中选取了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呈现两名实习教师的教学反思。研究资料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分析实习日记等获得一手材料,其中把实习日记作为研究实习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材料。
三、研究结果
1.教学反思的内容涉及面较广
实习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集中在“教学”“幼儿”和“个人”等方面,如在日记中实习教师A写道“小六班的孩子很胆大,很调皮,好可爱。而同中五班的相比,小六班的孩子聪明,中五班的孩子被老师管制得太乖了。那种动不动大声呵斥孩子、拉出去等做法,使有些孩子都已经变成‘油条’了。可见,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同孩子一同长大。”实习教师B在听完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课后,在日记中记录:“教学课程设计很精心,各科内容连接紧密,巩固提高;通过教学奖励机制,使每个小朋友争做讲文明、有礼貌的乖宝宝。”“今天下午上了一节艺术课,教唱歌《不要再麻烦好妈妈》。因为提前没有弹过这首曲子,刘老师让我来教,最好我弹,她来唱来教,还是不够熟练。真的,来到这里我感到自己仍然有很大差距,虽然在班里技能课很不错,但在这里,我第一次有了些许自卑,希望可以通过提前背谱、情境联系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从日记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实习教师反思的内容涉及面较广,而且每个层面所包涵的内容有所不同,他们较多地关注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和幼儿对自己的接纳程度。
2.教学反思的时机倾向于教学后反思和对实习指导教师活动的反思
在教学反思的时机上,实习教师大部分都是倾向于在组织完一次活动后所做的反思。如“我觉得班里的教具不太合理,应该采用适合于年龄段和个性特征的教具,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和模仿”。“回忆上午组织的活动,我自己感觉总体还是不错的,唯一不足的是维持纪律方面,我总觉得面对混乱的场面就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还得多加努力。”“昨天带班老师让我上课,经过精心准备,今天我给中班幼儿上了一堂语言课。在下面准备还算充分,以前也讲过模拟课,但今天才发现给孩子们上课真是不容易,他们总是会想出我完全意想不到的主意和想法,让我措手不及。更头疼的是让他们安静听讲,他们似乎一刻都不能停歇,根本不听你的话,我想自己可能还是太缺乏经验,以后要多学习了。”“今天王老师组织了‘8’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一开始就用孩子们熟悉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引入,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整个活动都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其中,随时提问幼儿。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希望自己像王老师一样,努力加油!”可以看出,不论是教具准备情况还是教学组织过程中各个方面,实习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通过这种反思,可以增进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理解,改变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最终促进实习教师的专业成长。
3.实习教师在教学反思内容的层次上多停留于技术层次的反思
依据范梅南(Van Manen)的观点,教学反思内容的层次可以分为技术的反思、实际的反思与批判的反思三种。技术的反思指的是教师针对教学中所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强调技术理性;实际的反思指的是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或背后的意义,目的在探讨或澄清个人意义;批判的反思指的是教师从公平正义或伦理道德的观点,加以批判学校或教室中所发生的事情。[4]从实习教师的日记看,她们偏重在技术层次的反思,主要涉及“教学”及“幼儿”等方面。如“讲故事过程中,注重语调起伏,语音变化,表达不同角色语言,收到不错的效果”。“波波的话让我反思,我们对幼儿细致入微的检查虽然是出于对他们的保护,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感受。他们已有了羞愧和自尊感,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隐私,这就需要教师的理解,所以我认为在制定幼儿园常规时更好地体现适宜性和艺术性很重要。”从日记记录的一些内容上可以看出,实习教师批判的反思更多是指向于自己,如“最令我困惑的是,我对他们和蔼可亲一点呢,还是对他们凶一点?对他们好点呢,根本管不住他们;如果对他们凶一点,会不会吓着他们呢?”“我们跟孩子毕竟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基础,让他们配合,确实很难。想到现在我也只能叫出他们当中一半人的名字,实在是自己的失职。实习的第一天,任老师就告诉我要多和他们交流,我没做到;要建立威信,我也没做到。这样我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实习教师的教学反思层次多停留于技术层次的反思,实际的反思和批判性的反思较少,有待提升。
4.影响实习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主要以实习教师个人、(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和幼儿三个方面为主
在与他们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实习教师个人、(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和幼儿三个方面是影响实习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因素。不同性格和气质特征的学生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会有不同的做法。如“我们回到宿舍经常会把自己一天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尤其是在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我很羡慕某某,她开朗,很会处理问题,而我就要差劲许多”。
由于实习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中会有许多和自己在大学时所学的理论相冲突的事,这种情况使实习教师处于困惑中,在日记中可以看到许多实习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反思记录的方面。如“今天我给小五班的孩子们讲了‘下巴上的洞洞’,孩子们都一动不动地认真听,现在想想,与我的动作和语言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实习教师非常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得到指导教师和幼儿的认可。
四、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1.加强对实习教师的辅导,有助于促进实习教师的教学反思
从实习日记中看出,幼儿园的实习指导教师是实习教师的“重要他人”,其对实习教师的指导,有助于促进实习教师的教学反思。实习教师从进入幼儿园实习那天起,就在不断地观察和学习,尤其是在观察指导教师上课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很多有关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技巧,并经过自己的反思,加以调整、修正,最终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实习教师的教学活动给予适时的指导,关心实习教师的困难或困惑,对于实习教师的教学反思将有很大的帮助。
2.加强与同事的对话讨论,有助于实习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升教学反思的广度与深度
通过对实习日记的阅读和访谈,可以看到,实习教师在教学上遇到问题时,会求助于幼儿园的指导教师或者其他人员,在相互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和促进实习教师的反思。由此可知,反思并非只是实习教师独自思考的过程,而是通过与他人对话,使隐而未显的内容越来越明朗化。如果实习教师能与实习幼儿园的同事组成一个共同体,共同讨论与对话,将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对提升反思的广度与深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课程,拓宽师范生的反思层次
在观察实习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时,可以看出实习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较多倾向于寻求问题的解决,较少将大学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显示了实习教师理论和实际的脱节。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如果能加强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课程开设,将有助于实习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行为有更深刻的思考。同时,结合笔者近几年组织和参与实习工作的经验,认为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实习期间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研讨活动,使实习教师能从研讨中学到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去。
4.重视并加强师范生教学反思的训练
笔者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在平常的教学中,很少对学生进行过专门的反思训练,只是在实习前给学生介绍过有关教学反思的知识,并明确提出撰写实习反思日志的要求及任务。因此,实习期间实习教师会有意识地将教学中所看到及所感受到的撰写于实习日志中,从而能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因此,师范院校应重视并加强师范生教学反思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反思意识,这对于实习教师的教学反思将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