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幼儿园课程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文化是幼儿园的精神内核,是幼儿园建设的灵魂。在幼儿园实施纲要五大领域的具体阐述中,处处渗透了“尊重意愿、满足需求、培养兴趣”的这一主旨。以此为指导,我们确立了“以艺启智,发展个性”的办园特色,逐步形成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培养特色。我们确立了强化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优化美育环境为突破口的实施策略,将我们的园本课程理念与美的环境融为一体,在活动主题、内容、材料、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都力求做到将自然和社会巧妙融进日常教育,注重幼儿经验的迁移和获得,我园的课程文化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特色,美化环境,创建氛围激发幼儿美的情趣
《刚要》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在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熏陶。因此,我们注重为孩子创设一个美的环境,营造一种浓浓的艺术教育氛围。
1.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环境
幼儿园的外环境,我们选择了几款色彩鲜艳、明亮的颜色,如:棕红、鹅黄、天蓝给幼儿以温馨的视觉享受。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对园内环境进行了一次次的调整,在楼梯我们将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每层楼道都制作了挂饰,展示孩子们的作品。一楼为中国结挂饰,扇面都以小班幼儿的蜡笔画进行装帧,充满童趣。二楼为宫灯挂饰,将历年来获奖的水墨画加以装饰,在激发幼儿审美情趣的同时,又调动幼儿的学习创作的欲望。三楼为折扇挂饰,展示的为大班幼儿创作的作品。从一楼到三楼让幼儿直观地解了传统美术工艺的精美和喜庆,同时欣赏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绘画内容,为今后的动手操作奠定基础。在楼梯的墙面上,我们安排了水墨画技法的主题板块“我爱祖国我爱家乡”、“水果世界”、“丰收的季节”等主题画展拾阶而上仿佛漫步在艺术长廊。
2.创设各种功能的专用教室
以往在专用活动室里我们都只是进行单一的操作活动,而这恰恰造成了教育环境资源的限制和浪费。我们开始思考专用教室的实用性和教育性,我们开辟了自然室,利用园内现有的教育资源,各种动植物标本,呈现给孩子,同时摆放了各种农作物,收集了各种树叶,搭建了葡萄架和竹林,设立了养殖角、种植角,利用墙壁展现了各种植物的根、茎、叶,孩子们制作的树叶画、写生画掩映其中,同时大家一起装饰了动物的家,谁在冬眠等大型墙画,美丽的布景,供幼儿欣赏之余,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走进自然室,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气息,同时又是孩子们的活课堂。在建立角色游戏活动室中,我们为幼儿添置了娃娃家、小医院、超市等大型游戏材料,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语言,学会了交往与合作。这些专用活动室的创设,满足了各层面幼儿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宽松、愉悦、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专用活动室的功能和教育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拓展。
二、以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构建课程内容
幼儿期的学习兴趣均来自其接触的现实生活,让美的事物以不经意的方式呈现幼儿眼前,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活动内容,这也是我园在课程文化建设中涉足的新领域。
1.发挥语言活动中的审美愉悦教育,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语言教育的文本多为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作品最本质的功能是审美愉悦。因此,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引导幼儿去感受发现儿童语言作品中的有趣之处,让幼儿在“有趣之处”中去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首先,我们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在楼道内我们设置了童话长廊《白雪公主》、《小红帽》、 《神笔马良》等故事激发了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空隙时间给幼儿朗诵一些诗歌、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让幼儿在欣赏中直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
其次,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净化幼儿的审美感受。儿童的语言作品中往往伴有图画以增加形象感,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引导幼儿结合文字,边看图画边想象,获得丰富的形象感受。例如,在带幼儿欣赏儿童诗《月亮》时,教师在给幼儿展现系列画面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想想自己晚上坐在阳台上看月亮,并想象月亮还会在哪里出现。伴随着音乐,幼儿凝神听之,细细体会,并运用想象和联想,他们感知的表象分外丰富,描述着自己的感受“我看到房子上托着一只月亮”、“我看到小河中游着一只月亮”、“我看到大山上顶着一只月亮”……显然,孩子们已身临其境,犹如“人在图画中”充分感受到了夜晚月光的美。
2.利用美术教育中无文字表达的流畅性、写实性和随意性,表现出孩子们对现实生活中美的发现、美的创造和对美的抒发。
3.将美的触角延伸到各领域活动中,以美统领各领域间课程的整合
幼儿园课程涉及五大领域,每个领域知识的展现和接受都应以美妙的方式呈现给孩子。在每个班的种植角内,各种植物都被拟人化,孩子们给各种植物都贴上五官,配置了或喜、或乐的表情,来到这里,俨然走进了愉快的情绪世界,看着自己种植的大蒜生出了细长的蒜苗,曼妙的身姿就像要随时准备起舞,孩子们顽皮地称它为蒜苗姐姐,萝卜娃娃,土豆爸爸的一家,每种植物都被孩子们赋予了情感生命,孩子们还用自己的语言作为提示语: “请关注我”、 “我爱喝水”、“请多关照”等提示着周围的孩子时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符号记录着这些植物生长的过程。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捉到的蜻蜓、蝴蝶,都小心翼翼的制作成标本陈列教室中即获取了相关的知识又美化了环境。
四、在广阔的社区环境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程内容延伸到社区,走进社会。
社区既是幼儿园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据地”,也是幼儿社会化的课堂。幼儿来往于一定的社区,他们通过社会活动、对社会生活的感知来获得并丰富自己的情感,其社会性的品质可以在社区的大千世界中经受检验、磨砺。社区中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社区资源,让幼儿走向社会,用多样化的艺术互动形式,让幼儿了解社会,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获得情感的体验。如:重阳节,我园和社区内的老爷爷、老奶奶一起欢庆老人节共同联欢,为爷爷奶奶送上节日祝福,与爷爷奶奶一起唱歌跳舞,扩大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层面,同时也激发培养了幼儿尊敬老人的情感。幼儿园还利用这个节日开展了老人节摄影展,将老少同乐的瞬间展现给大家。六一儿童节举办大型开放活动并评选出良好行为习惯小明星颁发证书,国庆节与社区合作开展“激情迎国庆”文艺演出为祖国送上拳拳爱心和祝福,参观植物园等等,充分利用节日契机进行情境教育,所有这些活动都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塑造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幼儿园课程文化是立园之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不断的实践摸索,以求形成内化的稳定的办学特征品质和风格,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形成自己的文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