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学前教育官网!
首页
在线客服
报名咨询
报名系统
热门搜索: 幼师比赛 院校生比赛 幼师资源 职业培训
幼儿园
幼师资源
环境创设
教学方案
教学课件
创意手工
幼儿绘画
绘本故事
儿童游戏
半日活动
说 课 稿
观察记录
案例分析
教育随笔
安全教育
幼儿评语
计划总结
教学研究
保育保教
教师发展
园所管理
育儿心得
家园共育
特色教育
幼小衔接
幼师比赛
更多 +
科学领域 教学活动设计《手指密码》
社会领域 教学活动设计《节水小能手》
语言领域 教学活动设计《云彩和风儿》
艺术领域 教学活动设计《格子里的世界》
健康领域 教学活动设计《认识五官》
观察记录《他是“妈妈”!》
观察记录《在尝试中成长》
观察记录《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有效介入》
获奖作品 荣誉证书
优秀组织 荣誉证书
先进单位 荣誉奖牌
优秀指导 荣誉证书
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通知
奖项设置
报名方式
参赛费用及汇款方式
全国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合影
全国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合影
全国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合影
全国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合影
【成绩公布通知】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
全国幼儿教师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比赛通知
故事讲述评委点评合集
儿歌演唱评委点评合集
舞蹈创编评委点评合集
手工制作评委点评合集
诗歌朗诵评委点评合集
教学活动设计评委点评合集
三笔字评委点评合集
美术评委点评合集
观察记录评委点评合集
环境创设评委点评合集
南昌职业大学参赛感言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春芽幼儿园参赛感言
云南建投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幼儿园参赛感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第一幼儿园参赛感言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参赛感言
第二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通知
【成绩公布通知】全国幼儿教师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比赛
【成绩公布通知】第二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
育百德幼儿园 参赛感言
鲍集镇中心幼儿园 参赛感言
鲁东大学幼儿园 参赛感言
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道德中心幼儿园 参赛感言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参赛感言
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的通知
【成绩公布通知】第三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
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的通知
江山市贺村镇中心幼儿园 合影
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感言&合影
【成绩公布通知】第四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杨幸 参赛感言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夏镇中心幼儿园 参赛感言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曲江镇中心幼儿园 参赛感言
北京市平谷第三幼儿园 参赛感言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气象局幼儿园 集体合影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气象局幼儿园 参赛感言
阿拉善左旗第七幼儿园 参赛感言
宜昌市卫生幼儿园 参赛感言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新和镇第二幼儿园 参赛感言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第七幼儿园 集体合影
北京市大兴区第十二幼儿园 参赛感言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利民实验幼儿园 参赛感言
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的通知
【成绩公布通知】第五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
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幼儿园 参赛感言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学前教育系 集体合影
第六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
参赛须知丨奖励政策内容预览
【成绩公布通知】第六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
第七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
绘本共读中教师该如何提问并组织对话?
更新时间:2023-11-03 09:12:53 • 育儿心得
首页
幼儿园
育儿心得
【摘要】:

第四届全国幼儿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报名中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每天游戏、学习不可缺少的活动。但区角如何合理规划,材料如何科学投放,教师如何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些一直都是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难题。

 

在班级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每个区域有足够的空间?区域材料越多越好吗?让老师们头疼的区域活动规则问题有哪些?如何对待幼儿“偏区”的现象?

 

本文从区域规则、材料投放、活动规则、教师指导策略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区域活动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开展高质量区域游戏。

 

 

 

一、区域规则
 
1.在班级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每个区域有足够的空间呢?
一般来说,相对安静的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等所需要的空间不是很大,幼儿主要坐在桌边进行操作活动,空间面积与人数有直接关系。而角色游戏区、表演游戏区、建构游戏区则需要更大的面积,否则游戏难以进行。

 

如果班级面积有限,无法保证每个区域有足够的空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动态设置区域,每个区域的空间大小可随需要动态变化。比如,美工区一般只占用两个橱柜和一张桌子的面积,如果选择此区域的人数比较多,可随时往外延伸空间,再增加一张或者两张桌子皆可。每个区域都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动态延伸区域空间。

2.如何既兼顾区域之间的互动,又避免相互干扰?

其实,一个班级是无法做到完完全全地把动的区域和静的区域分割开来的。教师应该了解动和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静的区域里永远会有动的幼儿,完全避免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能的,幼儿也需要练习在动的环境中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之中的能力,发展专注力,这是很重要的学习品质。

二、材料投放

1.老师辛苦准备的材料,孩子就是不喜欢,有什么办法可以激发孩子对区域材料的兴趣吗?

让每个幼儿喜欢每个区域的所有材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优势领域,每个幼儿的个性、兴趣、学习风格、发展水平都不同,所以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支持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及材料,而不必勉强孩子选择不感兴趣的活动,更不必期待幼儿喜欢每种区域材料。

 

 

如果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某个材料,教师需要去思考原因,是缺乏趣味?还是缺少操作性、可变性?亦或是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发展水平距离太远?寻找到原因,才能调整得更好。孩子不喜欢的原因,不在专家那里,也不在书本里,而是在孩子本身。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和孩子聊天,一定能找到答案。 

2.区域材料是不是越多越好,以避免幼儿争抢玩具?

区域材料的投放,第一个要求就是丰富。丰富的材料既包括材料的种类多,也包括材料的数量充足。比如仅有十几个布娃娃的娃娃家,仅有几十盒水彩笔和图画纸的美工区,就属于种类单一。区域材料丰富很重要,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选择需要,避免争抢玩具,也可以引发更多样的游戏。但区域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玩具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占用空间,令幼儿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进行选择,消耗幼儿生命能量,导致幼儿不专注,减少同伴间的交往合作等。

 

 

三、活动规则

1.区域活动时幼儿争抢玩具时有发生,教师要不要管?怎么管?

区域活动中最常见的就是同伴冲突问题。6岁以前的幼儿因为自我中心,也因为自控能力比较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就会喜欢别人的东西,即使自己手里有一样玩具,也想要别人手里的东西。有些幼儿会表达,而更多低年龄段的幼儿会直接从别人手里抢,所以,这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但与幼儿的品德没有关系。在教养孩子的过程,需要家园一致帮助幼儿提升自控能力,学习简单的社会交往技能。

 

(1)帮助幼儿明确所有权和边界。

(2)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需求。

(3)帮助幼儿学会接受否定的回应,避免过于情绪化的对抗。

(4)教会幼儿用温和的方式得到需要的东西,学习社交技巧。

2.我们幼儿园年轻教师比较多,开展区域活动时最怕乱,老师们招架不了,请问区域活动规则有哪些?应该如何制订?

小班初期教师可以分别陪伴幼儿选区、进区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慢慢理解规则不是来自教师的要求,而是来自活动需要。中大班幼儿可以参与区域规则的制订,教师可以适时把区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抛出来,让幼儿讨论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如,吵闹、大声说话是区域活动时很常见的问题,教师可以请幼儿说说吵闹会对每个区域造成什么影响,然后讨论应该制订一条什么规则,以及如何表述这条规则。

3.制订区域规则时,是否必须规定每个区域能容纳的人数?每个区设置多少人数是适宜的?

很多幼儿园班级的区域规则中都有人数限定,有的4人,有的6人,有的8人,最多的也有每个区域18人的。其实,这里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宜。如果班级空间充足、创设的区域多、玩具材料充足,其实可以不设定每个区域的人数,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区域玩,即使某些时候一个区域选择的人数比较多,也可以任由幼儿自由调节,即使出现等待、拥挤、抢玩具的现象,教师也不必着急。教师可以就此现象在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和幼儿一起讨论应对方法,指导幼儿如何选区,当自己喜欢的区域已经有比较多的人,没有自己活动的空间时可以怎么办。

4.区域活动规则必须写出来或画出来挂在区域里吗?

不一定。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规则,比如“不拿别人家的东西”“公共场合小声说话”“禁止吸烟”等一样,有些场合会有文字、符号提示,有些场合没有,并不需要所有的规则都挂满空间。
如果区域活动规则是幼儿自己讨论出来的,那么请幼儿画下来,挂在区域里,幼儿会有亲切感和遵守的内在动力;如果某些区域的幼儿总是控制不住大声叫嚷,像表演区、建构区等,教师可以有意识设计一个规则提示牌(小声说话)挂在那儿,也许就会有提示幼儿的作用。即使需要规则提示牌,在设计和使用时,也要注意三点:尽可能使用图画和符号,大量文字对幼儿没有实际意义;规则提示尽可能简单、醒目;根据需要悬挂最需要提示幼儿的规则图示,不一定把所有规则都画出来。

四、教师指导策略

1.面对这样的幼儿该如何指导?如何帮助游戏中的弱势幼儿?

 

有一个幼儿比较强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支配地位,当有幼儿不配合时,他就会大声指责或威胁别人:我再也不跟你玩了!不要你在这里玩,你走!

强势的幼儿与个性有关,更与养育过程中的娇惯、纵容有关。所以,针对这样的幼儿,忽略和不理会是比较好的办法。比如,如果他在游戏中一味地要求和指责别人,经常威胁别人: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只要教师介入时,和弱势的幼儿结成群,“另立山头”,玩出自己的游戏,就会让强势的幼儿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寻求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利用恰当的契机,多与幼儿进行交谈,让强势的幼儿明白如何和同伴说话才能有好的效果。
对于游戏过程中一直弱势的幼儿,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给予支持和帮助:第一,单独的关注和陪伴,在陪伴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游戏的技巧;第二,教师与他成为一组,或让他与关系亲近的幼儿成为一组,让幼儿在游戏中感觉自在和游戏乐趣;第三,在群体中经常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

2.这样的情况对他们发展有影响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

在区域活动时,我班很多女孩只对娃娃家、画画、表演之类的游戏比较感兴趣,而男孩则对拼插、积木之类的游戏感兴趣。

确实,在幼儿选择区域的偏好方面,会存在性别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简单地来自基因的影响,很多是来自教养人的观念和教养方式的影响。通常我们反对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有任何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幼儿园的任何玩具、任何活动设计都是适用于所有幼儿,而不是专为某种性别的幼儿准备的,教师在任何时候的语言都应该注意,比如“你们男孩子就应该……”“女孩子应该淑女一点。”“男孩子怎么能输给女孩子?”……这些语言其实都含有某些成分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教师不应该使用。
教师应接纳这种差异,但不夸大差异;更多地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性别上的差异。此外,教师对幼儿适当的引导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像建构游戏、益智游戏这样的游戏活动,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所有的幼儿都不断尝试,并在其中体验成就感,以增强自信。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招生电话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信号
幼儿园
幼师资源
教学研究
保育保教
教师发展
园所管理
育儿心得
家园共育
特色教育
幼小衔接
幼师比赛
获奖展播
比赛通知
证书奖牌
报名指南
范文参考
合影感言
评委点评
学前院校
教育教学
教研科研
智慧校园
实习就业
师资建设
招聘广场
院校生比赛
获奖展播
比赛通知
范文参考
报名指南
证书奖牌
合影感言
出版发表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
活动广场
活动广场
资源分享
教案
歌曲演唱
故事讲述
手工制作
舞蹈表演
钢琴弹奏
手指操
书法
绘画
© 2020北京学前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 备 14028853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3415